《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章瑾 著 中信出版社
近日,一则新闻特别暖人心。南安市洪梅志愿者协会打算在镇上筹建公益图书馆——新起点书苑,洪梅新联村67岁的姚振林老人知道后,主动联系志愿者们,捐出自家一层800平方米的房子,给公益图书馆无限期使用。
书苑位于第4层,为了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能方便到书苑读书,姚振林还发动家人,捐资加装了一部电梯。老人的善举,带动了包含40多位乡贤在内的200多位爱心人士捐资捐物。目前书苑已正式开放,书籍总量达1.6万册。姚振林老人说,自己小时候没机会读书,希望图书馆能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个好好读书的地方。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都涌现出不少像新起点书苑这样的民间公益图书馆。如在浙江三门,曾在英国留学的女孩章瑾回到家乡后,建起浙江省首家民间公益图书馆——有为图书馆。在政府支持下,有为图书馆发展良好,现在有超过1000名的义工,图书借阅量近10万册,举办过1200多场活动,成为颇受欢迎的社区文化中心。
在积极推进全民阅读的当下,民间公益图书馆是不能忽视的社会力量。目前,公共图书馆和文化机构毕竟数量有限,资源紧张,覆盖的人群有限。把提升阅读数量和质量的期望都寄托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上,显然不现实。而民间公益图书馆恰好可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补充。民间公益图书馆不仅给更多的人提供阅读的机会和资源,提高国民阅读数量、兴趣和知识文化水平,还可以为具有相近或相同阅读兴趣的人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和质量。
虽然运营主体和资金来源大有不同,但民间公益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一样,可以承担向读者们普及知识、扩大视野、推广阅读的重任。随着越来越多民间公益图书馆的涌现,怎么办好图书馆,让其能够持续运营和发展,让当地居民读者真正受益,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毋庸置疑,资金和场地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能在这儿“读”到什么,更是办好公益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因为图书馆公益项目不是一次性的公益,相对筹建来说,难点更在于后续如何能吸引和留住读者,让公益图书馆所在的社区、乡村读者喜欢并乐意常来图书馆,才算达到最终目的。
能在公益图书馆“读”到的,首先应该是能够契合需求的优质图书。公益图书馆必须要具有基本的借阅功能,因此图书的选择和储备上尤为关键。可以根据图书馆所覆盖的本社区、村所的居民读者群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进行储备。公共图书馆亦可加强指导,大馆带小馆,在图书的分类、管理,以及图书资源的交流上,与之合作,及时按需补充和更新图书。
其次还应该有特色的文化服务活动。
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子舟曾说:民间图书馆要想发展得好,不仅要有公益情怀,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实力。否则,等大家的新鲜劲过了,那些忙了一整天的居民、村民,可能会更愿意打牌看电视刷手机或者跳广场舞,孩子们也要写作业和玩耍,还会有多少人愿意来图书馆看书呢?
什么才算是特色和实力?应该说,就是在基本的图书借阅功能之外的特色文化服务活动。如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的苏文亮老师在爱心人士和本地村民的热心支持下,在家乡南安市康美镇赤岭村开办的全镇第一所乡村公益图书馆——赤岭公益图书馆,不仅定位于图书借阅的功能,而且成为青少年文化活动和亲子教育活动的平台。于是,这家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尝试策划了阅读之星评选、阅读课、周末影院等系列活动。九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大学生志愿者也走进图书馆,在节假日为小读者进行一对一的课业辅导和陪伴阅读。现在,图书馆已经成为当地孩子们的一个好去处。
民间公益图书馆的陆续涌现,以及越来越多爱心人士的支持,这些消息让人暖心的同时,也有了这样的信心: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只要图书馆能坚持下来,必然会对当地的教育和文化风气带来显著的提升,其价值难以估量。我们期待着,民间公益图书馆能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能为大众提供更贴心的阅读和文化服务,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吸引那些真正热爱阅读的人。
来源:福建日报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101/26/content_5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