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本报讯 (本报记者 林梅治 李想 文/图) “我们都是南安人,就用闽南话沟通吧,比较亲切。”1日,在参加《海丝商报》创刊活动后,戴新民用一口地道的闽南语,与本报记者聊起了他与家乡的故事……
戴新民旅菲已40年,他在事业有成之后,情系桑梓,热心家乡公益,不仅受到家乡人的肯定,也获得过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授牌表彰。
戴新民原籍南安码头镇,是菲律宾南安公会会长、菲律宾南安同乡总会名誉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九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常务副董事长、福建东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年轻时远赴菲律宾 从事摩托配件生意发家
在拥有“千岛之国”之称的菲律宾,摩托车由于快速、价廉,成为打工阶层陆路交通的首选工具。
戴新民的创业之路,就是从摩托开始的。家中兄弟姐妹10人,他排行老五。1977年,已经28岁的他选择远赴菲律宾投靠大哥,在大哥与人合营的摩托车配件店做帮工。
当时,菲律宾本土摩托车品牌寥寥无几,市场被几个外国大公司垄断,大哥经营的摩托车配件店不得不向几个垄断商家进货,生意惨淡。不久后,摩托车店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戴新民和六弟戴宏达毅然接手,想救活这家摩托车配件店。
只有找到一手货源,配件的价格才有竞争力。两人在吃过无数闭门羹后,最终打动一家台湾供应商,随后在日本代理了知名产品。兄弟俩还取得了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摩托车品牌“嘉陵”在菲律宾的代理权,并与之建立生产技术合作关系。从此,他们在菲律宾摩托车零件业独享一份声誉。
凭着爱拼敢赢的韧劲,戴新民与戴宏达合作的摩托车及零配件生产、销售生意越做越大,企业版图也逐渐开始涉及房地产、通信、超市、拉链及成衣制造等行业。不知不觉中,戴新民成了菲律宾知名的企业家和侨领。
热心家乡教育事业 曾获福建省政府表彰
活跃在中菲社会事务中的戴新民,身兼菲律宾各社团联合会副主席、菲律宾南安公会会长等多个社会公职。
1995年12月27日,南安市南官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原南官公路路况差、坡陡多、道路窄的历史。这条路是福建省第一条引进外资建设的公路,为福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经验。这其中,引进的外资,就是戴新民和兄弟们联合创办的东方实业有限公司。
“在外面挣到钱了,就应该回馈家乡。”接到这个招商项目后,戴新民兄弟出于乡土情结,成立了菲律宾东方实业有限公司,并于1994年与南安市正式签约合作,注资1.3亿元人民币,打通南官公路。
“后来又投了1个亿改造拓宽南安至洪濑公路,南官公路的收益几乎投入其中。”戴新民说,交通设施建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在当时是一个大冒险。不过,投入之前,戴新民就已经想通了,万一资金无法回收,就权当为家乡建设尽力。
戴新民祖籍码头大庭村,从捐建大庭村老年人之家到投资排球队、村联防队,家乡的大小事务,一向是他和兄弟们的心头事儿。热心公益至今,最令戴新民津津乐道的,还是教育事业。
戴新民毕业于南安码头镇第二实验小学和成功中学。事业有成后,他一向闻难思解,带头慷慨捐资改善母校办学条件。
为纪念母亲,戴新民联合几名兄弟捐资在南安成功中学兴建以其母芳名命名的“彩霞楼”;随后,又与六弟戴宏达出资,为成功中学建造以父命名的图书馆——“天惜楼”。码头镇心谷幼儿园,是在戴新民兄弟的帮助下以其祖父的名字命名兴建的。
2001年,戴新民昆仲又与几名旅菲侨胞投资兴办福建师范大学九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目前,学校在校生规模达8000多人。
因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戴新民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牌表彰,2011年获得泉州市捐赠公益慈善事业功勋奖。
促成《海丝商报·菲律宾版》面世
近日,戴新民专程从菲律宾回国出席《海丝商报》创刊活动。
“《世界日报》是菲律宾当地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华文报之一。”戴新民说,这张报纸传递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心声,因此备受菲律宾侨胞热捧。
早年前,戴新民发现,菲律宾部分华文报纸开始与福建部分县市媒体合作,刊发消息。“菲律宾有大量的侨胞祖籍南安,大家都希望能在菲律宾报纸上看到家乡的消息。”于是,戴新民向南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倡议,让南安本地报纸与《世界日报》达成合作。
在戴新民和旅菲侨胞们的牵线搭桥之下,《海丝商报》与菲律宾《世界日报》合作的《海丝商报·菲律宾版》于今日面世。“它的创办,将为菲律宾华侨华人打开一个了解中国、了解福建、了解南安的崭新窗口。”戴新民说。
“我一年得回家10趟,一趟要待一星期,感觉南安这几年来发展得很快,投资环境也不错,居住环境也很好,市民文明意识也提高了。”提到家乡的变化,戴新民表示,每次回乡都能感觉到南安新的变化,他看好南安未来的发展前景。
媒体来源:海丝商报 2016-11-3第N04版:新丝路
http://fjrb.fjsen.com/nasb/html/2016-11/03/content_975125.htm?div=-1